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

新書推薦 我的耕食生活:關於耕種、食物與愛情

圖片提供_大塊文化
很喜歡這本書的英文書名:《The Dirty Life On Farming, Food, and Love》,因為內容真的很dirty,有血、有腸、有糞、有土、有生老病死,但因為風土民情,我完全可以理解出版社為什麼不直接翻成「骯髒生活」。

從第一章開始,我就覺得自己跟這位作者Kristin Kimball有些接近的工作及家庭背景。之前跟她一樣,曾經擔任過旅遊雜誌採訪編輯,體驗過吃香喝辣、住好吃好玩樂一律有人贊助的日子。


另外,她的家庭背景跟我很像,都是在城鎮裡中產階級(現在流行稱小資)的家庭中長大,我老爸摸過家裡的狗一定要洗手(即使只是指尖碰一下小狗的額頭),隨身帶著一疊厚厚的衛生紙,家裡如果有湯水滴到地上,立刻會擦乾淨。

同時,我家也被爸媽打掃的一塵不染、井然有序,雖然東西很多,但老媽都收納起來,在我家,講話可是會有回音的。

入社會後,我也在都市中工作,過著外食、便當與泡麵的上下班生活,對食物來源同時保持著「既然無知便是信任」的狀態。

之後,我接觸到一些資訊,才知道麥當當之流的恐怖、國際食品、糧食危機等資訊。

但是即使如此,我沒有本書作者的勇氣、運氣及果斷力。

她已經走在很前面了,吃素吃了25年,在認識她未來的老公的第一天,就吃起葷來,才發現肉其實可以是很好吃、對牠充滿感謝與尊敬(我很羨慕她吃肉不必是帶著罪惡感、或者怕會吃到病毒的心態與信任,不過畢竟她吃的是來源健康、自己屠宰的肉品)。

往後的歲月,她學會耕種、擠奶、殺豬宰牛、幫牲畜治療...

我對她百般的敬佩,從培養EQ、到面對血、內臟、蟲子、骯髒、破倉庫、臭味,乃至於沈重的金錢壓力,外國女生好像比較願意跟男生扛起同等重量的擔子,像是農場的租用經費、耕種用的機具等,好似大多都是靠作者來金援,而她老公則出力,運用自己的經驗來讓荒廢數年的土地重新運作、恢復生機,他們經營的CSA會員也從十多人成長到一百人,而使得他們必須雇用幫手才不會累死自己。

作者曾經是一位撰寫旅行、撰寫如何逃離現實、享受旅遊之美好的行家,照理說描述的文章應該會有不少浪漫、享樂等詞藻出現,但,當我試圖從文中字裡行間找些她對婚姻生活的浪漫描述時,卻大多是忙於務農、或者有時甚至有一段時期好似要離婚、逃離那樣的生活。

我猜,一個銅板打不響,作者的老公雖然沒有寫書,但也有著同樣的心情轉變吧,從「就是她了」非婚不可,到說出「如果今年不結婚,就不想再結婚」之類的話。

一位農人跟一位都市人要相互謀和,勢必需要極大的耐心與智慧(話說回來,就算是兩個都市人、兩個農人,也是一樣的)。

最後,維繫、挽回兩人情感的一條細而堅韌的線,竟是土壤。

即使去夏威夷採訪兼度假(順便思索著可能離婚),作者仍思念土地的味道、還跑去當地自然農場幫忙農事,唯有如此才有真實存在的感受。

土壤,讓剛新婚就想離婚的夫妻倆很快的回到務農的正軌上,務農穩定之後,心情也穩定了。

書看到一半,我深藏在內心的熱血沸騰起來,雖然我目前沒有足夠能力經營一塊農地(並不鼓勵大家去開發新的處女地、而是去找已經被開發的地來恢復其農用價值),不過我可以理解從事CSA(社區支持型農業)順利之後,與整個社區如家人般相處的感動之處。

書看到後半部,有稍微恢復一點理智,因為如果沒有堅強決心的夥伴、還有忍受窮困骯髒(當然是從我這種所謂都市人角度來看)的過程,內心裡面的農園、農場,充其量就是花園。

這讓我回想起我去一些從事自然農法屋主家,打工換宿的經歷,真的,待了兩天就想逃了(這件糗事以後再說)。

所以我必須既理智又慚愧的說,目前我還是都市人,但內心嚮往農場及CSA的生活的小幼苗,卻始終被我留著,希望有一天它可以成長、茁壯!希望有一天我真的有資格過著鄉居生活(但不要像作者夫婦一樣,還要殺豬殺雞的...)。

這本書,很寫實、又好笑、有時又讓人失望,但卻是現代想轉型從事CSA的年輕人、有點天真的知識分子、退休人士、小資必看之書。

它讓你心裡有個底,而不是把錢都砸下去了,才悔恨自己的衝動;又或者,把它想得太難而遲遲不行動。

就像作者老公馬克所說,「做CSA農場這件事,既不簡單,也不是難到高不可攀。」

◎本文部分內容亦為《我的耕食生活:關於耕種、食物與愛情》推薦序
◎延伸資訊:The Dirty Life臉書(看完書就可以理解,該臉書為什麼沒有很常更新)
◎瞎米洗CSA
我的耕食生活:關於耕種、食物與愛情







add your comment

沒有留言: